二、风雨历程(1928年—2005年)
 
 梧州时期(1928年—1936年)
 
 (一)肇始蝴蝶山——创办广西大学(1928年)
 
 [文]岭南之西,北部湾畔,称为八桂大地;汉、壮、瑶、苗、么佬、毛南等各民族自古世居于斯。
 
 广西有高等教育,始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巡抚黄槐森在桂林文昌门外创办的体用学堂。但广西有真正意义的现代大学,则始于广西大学。
 
 1925年(民国十四年),以李宗仁、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统一广西,为培植建设广西人才,决定设立广西大学。
 
 1927年冬,省主席黄绍竑邀请本省籍留德工学博士马君武回桂筹办广西大学,正式成立省立广西大学筹备委员会,黄绍竑亲任委员长。
 
 [图](1)广西省主席、广西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长黄绍竑(季宽)先生。
 
 (2)广西大学筹委会名单: 
 
 委员长:黄绍竑(省主席)
 
 委  员:马君武(兼教务长)
 
 盘珠祁(兼美洲特派员)
 
 黄华农(兼建筑主任)
 
 陈  柱(兼国内特派员)
 
 雷沛鸿(兼南洋及欧洲特派员)
 
 岑德彰
 
 苏  民(总务主任,后改由岑德彰担任)
 
 刘宝琛
 
 邓植仪
 
 凌鸿勋
 
 [文] 1928年6月,广西大学在梧州成立,马君武任校长,盘珠祁任副校长。经筹委会选定,校址设在梧州市河西区蝴蝶山。
 
 梧州居西江上游,地当浔、桂两江交汇点,为广西内河航运的咽喉,向为西江流域物产的集散中心。
 
 [图](1)马君武校长(任期1928.10—1936.7);
 
 (2)盘珠祁副校长(任期1928.10—1936.7)。
 
 (3)广西大学成立宣言;
 
 (4)广西大学组织大纲。
 
 (5)学生建校劳动;
 
 (6)学生建校劳动;
 
  [文] 按筹办广西大学时的决议,拟开办文、理、农、工、矿五科,招收四年制大学本科生;后以师范应独立设置,遂废文科。又因当时省内尚少高中毕业生,故在西大成立时先办三年制预科,招初中毕业或高一插班生,为以后发展本科打基础。
 
 1928年6月,广西大学分别在梧州、南宁、柳州、桂林四城市招生,录取预科一年级生约260人;分甲、乙、丙、丁、戌、己六组授课。
 
 [图](1)梧州时期广西大学大门。
 
 (2)梧州时期广西大学校园。
 
 (3)梧州时期广西大学办公楼。
 
 (4)梧州时期科学馆。
 
 (5)马君武校长和孙中山先生。
 
 (6)担任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次长的马君武。
 
 (7)马君武校长与盘珠祁副校长。 
 
 (二)曲折兴学路——复校与停办之争(1929年—1931年)
 
 [文]1929年6月,因粤桂战争爆发,办学仅一年的广西大学校务被迫停顿。1931年5月,粤军退出梧州,广西政治委员会议决定恢复广西大学。7月14日,广西大学布告招生。
 
 正当广西大学积极进行复校并准备开学之际,由黄旭初任主席的广西省政府突然于1931年8月20日下达决议停办广西大学。
 
 接到“主席黄皓电”后,学校立即回电省府请收回停办广西大学成命。同时电邕、桂、柳各招考处,继续办理招生事宜。广西社会各界也纷纷发出通电,反对停办广西大学。9月2日,广西省政府谈话会议决准收回停办广西大学成命。
 
 [图](1)郁林县各团体请政府收回停办广西大学成命通电——理由:“恢复伊始不宜中途变更”(民廿·九)
 
 (2)容县各团体请政府收回停办广西大学成命并反对广西大学合并四高中通电——理由:“预科与高中之性质不同所需经费相差无几”(民廿·九·六)
 
 (3)马君武校长于南宁发出的电文:“梧州广西大学盘副校长鉴:本日省政府开谈话会议决广西大学本科预科概照预定计划继续办理,武即启行返梧。君武支”。
 
 (三)热血创基业——艰难起步的6年(1931年——1936年)
 
 1.学校规模
 
 [文]广西大学复校后,在马君武校长的精心治理下,不断发展壮大。到1936年,已建成理、工、农三个学院7个系,有两届本科毕业生,在校生规模达到930人。
 
 [图](1)院系设置图:
 
 理学院(院长:马名海)→  数理系(主任:马名海兼)
 
                             化学系(主任:林炳光)
 
                             生物系(主任:费鸿年)
 
  农学院(院长:盘珠祁兼)→ 农学系(主任:谭锡鸿代)
 
                             林学系(主任:叶道渊)
 
  工学院(院长:马君武兼)→ 土木工程学系(主任:苏鉴轩)
 
                             机械工程学系(主任:丘君奋代)
 
 (2)工学院大楼;(3)理学院大楼;(4)农场办公室;
 
 (5)理工教学楼;(6)图书馆;(7)化学实验室;
 
 (8)矿物标本室;(9)生物仪器室;(10)动物标本室;
 
 (11)天秤室;(12)预科教室;
 
 (13)游泳场;(14)实习工厂;(15)学生宿舍;
 
 (16)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广西大学的首届本科生余克缙。
 
 (17)1928—1936招生、毕业生和在校生一览表
 
  
   
    
    | 年  度 | 招  生  数 | 毕 业 生 数 | 在校生数 | 
 
    
    | 1928 | 300(预科) |   | 300 | 
 
    
    | 1931 | 258(预科)30(本科) |   | 588 | 
 
    
    | 1932 | 62 | 104(预科) | 650 | 
 
    
    | 1933 | 48 | 118(预科) | 594 | 
 
    
    | 1934 | 229 | 142(预科) | 705 | 
 
    
    | 1935 | 302 | 30(本科)133(预科) | 865 | 
 
    
    | 1936 | 199 | 92(本科)137(预科) | 930 | 
 
   
 
 
 2.延聘名师
 
 [文]广西大学创办之初,由马君武校长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到校任教。其中有法坛巨擘白鹏飞教授、我国钢铁冶金先驱者之一的严恩棫教授等。
 
 [图](1)首批聘请的教授名单:白鹏飞(校务长)、马名海(教务长)、蒋继伊(总务长)、龙伯纯、严恩棫、黄叔培、周楚生、黄方刚、陈荫仁、刘尔题、曾绍桓、周萃机、张钦五。
 
 (2)校务长白鹏飞教授。
 
 (3)马名海教务长。
 
 (4)1931年后担任总务主任的过昆源教授。
 
 (5)教师宿舍。
 
 (6)1933年首批选送出国留学的青年教师杭维翰、郑建宣与马君武校长合影。
 
 (6)1935年10月,学校举行建校7周年纪念活动,邀请社会各界到校内参观,化学系教师在进行新型烈性炸药试验表演时,不幸发生意外,宋文政教授以身殉职。图为广西大学梧州校友会为宋文政教授立的塑像。
 
 3.建章立制
 
 [文]马君武校长治学严谨,在广西大学创办之初,就建立起了完善的管理制度。
 
 [图](1)广西大学预科学则;(2)广西大学学则;
 
 (3)苦学基金供给规则。(4)广西大学工读生规则;
 
 (5)广西大学考试规则;
 
 4.校风校训
 
 (1)办学宗旨:立足于复兴民族之基础,以实用教育为方针,提倡生产教育、劳动教育,以指导训练学生有实学本领和战斗才能,以促进广西建设之发展。
 
 (2)办学理念:以实用学科为主,培养建设广西必须之人才。
 
 (3)校训:勤、恳、朴、诚。
 
 (4)学风:师生共同生活,教授似家长,学生象先生的子弟;学生很用功,自修时间均在自修室内自修。
 
 (5)马君武校长作词的《广西大学校歌》。
 
 (6)马君武校长题词两幅。
 
 (7)盘珠祁副校长书写的立轴。
 
 (7)梧州时期校徽。(8)学生做昆虫实验;(9)学生军训会操;
 
 (10)1934年出版的广西大学一览;
 
 (11)梧州时期出版的《广西大学周刊》;
 
 (12)马君武校长给机械三五级钮兆燕同学的题字。
 
 桂林时期(1936年——1953年)
 
 (一)实施改组——广西大学迁址桂林(1936年—1939年)
 
 [文] 1936年6月,广西省政府决定改组广西大学,由省主席黄旭初兼任校长。将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为广西大学的文法学院,省立医学院并为广西大学医学院,初设本部于南宁,将理、工两学院并为理工学院,与农学院仍设于梧州。
 
 1936年10月,校本部及文法学院随省府迁往桂林,以良丰西林公园为校址。到1938年理工学院迁至桂林,农学院迁至柳州沙塘,广西大学改组完毕,从此进入学校发展阶段的桂林时期。
 
 [图](1)黄旭初校长(任期:1936.7—1938.2)
 
 (2)桂林校址——李子园办公楼。
 
 (3)桂林校址——李子园教工宿舍。
 
  [文]桂林雁山的西林公园,原是清朝文人唐子实的别墅,名为“雁山别墅”,后为两广总督岑春煊所有,改名“西林公园”。园内林泉秀美,绮丽多姿,地有碧云湖、相思溪,红楼曲栏之胜,物有绿梅、方竹、红豆、丹桂之宝,前有雁山,后为旷野,空间辽阔,环境优美。
 
 [图](1)雁山公园全景。
 
 (2)雁山公园正门。
 
 (3)雁山园景。
 
 (4)起文楼。
 
 (5)明志楼。
 
 (6)汇学堂——大礼堂。
 
 (7)碧云水榭。
 
 (8)学生宿舍。
 
 (9)世界著名华人靳羽西出生地——公子楼。
 
 1.学校规模
 
 [文]改组后的广西大学,设有文法、医学、理工、农学4个学院11个系科,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文、法、理、工、农、医的多科性的综合大学。
 
 [图](1)院系设置
 
 文法学院(院长:朱佛定)——文学系(主任:陈望道);社会学系(1937年改为法律学系、增设政治学系、经济学系、文史地专修科和银行专修科,主任:施复亮)
 
 医学院(院长:孟宪藎)——本科、专修科、助产护士班。
 
 注:1937年医学院改为独立建制的广西军医学校
 
 理工学院(院长:李运华)——数理学系(主任:章元石);化学系(主任:谭世藩);土木工程学系(主任:赵澄波);机械工程学系(主任?);矿冶专修科(1937年改为矿冶工程学系、主任:李进嶐);1938增设机电工程学系。
 
 农学院(院长:盘珠祁)——农学系(主任:唐有恒);林学系(主任:林汝民);
 
 (2)桂林时期出版的《广西大学一览》;
 
 (3)1937年广西大学理工农全体同学合影;
 
 (4)1938年,广西大学校友会成立,图为第一届校友会执行委员。左起:周玉庭、黄识、余克缙、黄荣汉、周百嘉;
 
 (5)广西大学理工学院迁桂前夕部分助教在梧州合影。
 
 (6)学生在化学馆做分析化学实验。
 
 (7)1938年中文系全体同学。
 
 (8)员生工警福利会成立后第二天化学系同学于总办公厅前留影。
 
 (9)1938年学生女子排球队。
 
 2.建立党组织
 
 [文] 1936年10月,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成立了广西大学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由曾世钦任支部书记,李殷丹(李炉碳)任宣传委员,路璠任组织委员。当时被誉为“最有战斗力”的党支部。同年11月,广西大学梧州支部建立,由高朗如任支部书记,宁培聪任组织委员,李毓任宣传委员。同月,高朗如、宁培聪因组织学生运动被开除,由黄传林接任支部书记。
 
 [图] (1)1936年12月任中共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支部书记的李殷丹近照;
 
 (2)中共广西大学(梧州)支部书记黄传林近照。
 
 3.名师聚合
 
 [文]桂林时期,是广西大学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1938年2月,著名法学家,被誉为“法坛巨擘”的白鹏飞教授出任校长,学校延聘了一批名师,师资力量迅速壮大。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并收容了大批战区转学的学生。
 
 [图](1)白鹏飞校长(任期1938.2—1939.8); 
 
 (2)李达教授。(3)陈望道教授。(4)王力教授。(5)张映南教授。(6)刘仙洲教授。(7)马保之教授。(8)马大浦教授。(9)薛暮桥教授。
 
 (10)著名学者陈豹隐先生到广西大学演讲。
 
 4.科研发达
 
 [文]这一时期,学校相继设立了植物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广西农林试验区和广西农事实验场,科学研究成绩斐然。
 
 [图](1)经济研究所所长千家驹教授。
 
 (2)经济研究所出版的《广西交通问题》,《广西粮食问题》;
 
 (3)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陈焕镛教授。
 
 (4)报刊介绍植物研究所。
 
 (二)八桂学府——改省立为国立广西大学(1939年—1940年)
 
 1.改省立为国立(1939年8月)
 
 [文]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名师大家聚集,沦陷区转学来校就读的学生剧增,理工学院的学生于1939年春首先发起了“国立运动”,很快得到了文法学院和农学院学生的支持和社会名流的支持和赞助。在全校师生的推动下,广西省政府报请民国政府教育部,要求将广西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1939年8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议决,同意广西大学为国立大学,任命马君武为校长。
 
 [图](1)马君武校长(任期:1939.9—1940.8);
 
 (2)马君武校长的任命书。
 
 (3)马君武校长题写的校名。
 
 2.健全机构
 
 [文]根据教育部的组织要点,改订西大组织大纲,调整机构,选聘一批教授分任各职。
 
 [图](1)国立广西大学组织大纲; 
 
 (2)院系设置图:
 
 文法学院(院长林东海)——政治学系(主任林东海兼)
 
 经济学系(主任杜肃) 
 
 法律学系(主任钟震)
 
 文史地专修科(主任龙志泽)
 
 会计专修科(主任刘古谛)
 
 银行专修科(主任龙家骧)
 
 理工学院(院长谢厚藩)——数理学系(主任王恒守)
 
 化学系(主任时昭涵)
 
 土木工程学系(主任肖津)
 
 机械工程学系(主任陈熹)
 
 矿冶工程学系(主任李进嶐)
 
 机电工程学系(主任裘献尊)
 
 农学院(院长周明牂)——  农学系(主任萧辅)
 
 林学系(主任周国华)
 
 畜牧兽医学系(主任郑庚)
 
 (3)机构设置
 
 教务处(主任:陈此生)→注册课、统计课、出版课
 
 事务处(秘书长:朱佛定)→文书课、庶务课、保管课
 
 会计室(主任:蔡声瑞)→会计课、稽核课
 
 训练处(主任:韦贽唐)
 
 (4)教务主任陈此生教授。历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广西省委主任委员,《光明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民革第五届中央副主席。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5)国立广西大学钢印。
 
 (6)广西大学印章。
 
 3.延聘名师
 
 [文] 马君武出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后,除续聘原省立广西大学的教授外,又新聘一批名教授,师资盛极一时。
 
 [图](1)新聘教授名单:
 
 文法学院:张铁生、张志让、董维健(之学)、黄逸峰、漆琪生、万仲文、盛成、蔡经济。
 
 理工学院:李四光、郑建宣、雷 瀚、石志清、刘光文、林炳仁、赵佩莹、余克缙、杭维翰、衷志纯、潘祖武、唐崇礼、竺良甫。
 
 农学院:吴绍揆、王子芳、翁德齐、汪振儒、李静涵。
 
 (2)李四光教授;(3)盛成教授;(4)郑建宣教授;(5)余克缙教授;(6)杭维翰教授;(7)吴绍揆教授;(8)汪振儒教授;(9)黄逸峰教授。
 
 4.兴建校舍
 
 [文]1938年以后,除农学院在沙塘外,各院系都陆续集中到桂林良丰校本部。为适应办学的需要,学校开始在校内兴建图书馆、物理馆、矿冶室、化工室、机械室、材料室、电机室、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等设施。
 
 [图](1)各馆、室照片16张。
 
 5.重大事件
 
 (1)抗日救亡
 
 [文]广西大学师生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从建校之日起,就以复兴中华、保卫祖国为己任。抗战爆发后,师生们更是以满腔报国热血,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
 
 [图](1)大批进步学生在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的帮助下奔赴延安。图为初到延安的进步青年合影。
 
 (2)广西大学校友设计的延安大礼堂。
 
 (3)马君武诗:“潜身离汉阙,矢志嫁东胡;脉脉争新宠,申申詈故夫;赏钱妃子笑,赐浴侍儿扶;齐楚承恩泽,今人总不如。”(注:作于《日汪密约》签定后)
 
 (4)师生声援一二九运动;
 
 (5)马君武校长与劳军归来的劳军团团长华恕等合影。
 
 (6)中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到校作抗战形势报告。
 
 (2)马君武校长辞世(1940)
 
 [文]1940年8月1日,马君武校长因积劳成疾,胃病复发,在校内住宅与世长辞。师生哀恸,各方痛悼。《救亡日报》发表社论“悼马君武先生”。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送来挽联。蒋介石、白崇禧、孔祥熙、陈立夫、冯玉祥、李济深等军政要人,翁文灏、陈衡哲、竺可桢、萨本栋等科学界名流,中国学术社、上海大夏大学等发来唁电。
 
 [图](1)周恩来的挽词:一代宗师
 
 (2)朱德、彭德怀的挽词:教泽在人
 
 (3)蒋介石的唁电:惊闻马君武先生遽捐官舍,无任怆悼,先生贤,文化先驱,未睹中兴,突殒下寿,感教泽之在人,定流传于久远。
 
 B24:
 
 (4)冯玉祥的挽联:大雅云亡,击铎临风思国土;寇氛日亟,挥戈洒泪哭先生。
 
 (5)李济深的挽联:桂林文人,从古秀起,公学渊源,新旧砥砺,八载碟山,纯荫桑梓。声教风讫,天下仰止,拟之昌黎,名尚如此,炳炳麟麟,先生不死。
 
 (6)位于桂林良丰西林公园旁的马君武墓。
 
 (7)社会各界为马君武立的碑;
 
 (8)马君武校长遗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学校出版的《马君武先生演讲集》。
 
 (三)风雨兼程——三易校长的风波(1940-1944)
 
 1.雷沛鸿时期
 
 [文]马君武校长去世后,行政院于1940年8月任命广西省教育厅厅长雷沛鸿为广西大学校长。
 
 雷沛鸿校长到任后,提出要“配合抗战之需要,努力培养各种人才,以充实抗战之力量。”他主张对学生应予以相当自由,同时应积极设法促使学生自发的研究,使其获得研究的兴趣而自由发展。
 
 [图](1)雷沛鸿校长(任期:1940.8~1941.8): 
 
 (2)李运华教务长。
 
 (3)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首届毕业生;
 
 (4)国立广西大学41级化工班合影
 
  [文]194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文法学院改为法商学院,商科将会计、银行两专修科合并为会计银行系。
 
 (5)名誉教授梁漱溟到校讲学,图为梁漱溟在桂林出版的教育论文集手稿;
 
 (6)雷沛鸿校长题字。
 
 2.高阳时期——“拒高学潮”始末(1941.8-1942.12)
 
 [文]1941年8月,行政院决定免去雷沛鸿广西大学校长职务,任命高阳为校长。高阳是在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上任的,国民党当局因不满进步师生的民主运动,委派高阳到校,以加强对广西大学的控制。此举引起师生的强烈不满。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下,学生组织成立了“拒高护校委员会”,并在校门外阻止高阳到任。其后高阳由宪兵武装护送到校,并处分了一大批学生。
 
 [图](1)高阳校长(任期:1941.8—1942.12);
 
 (2)拒高学潮后学校开学上课的消息。
 
 (3)1942年畜牧兽医系首届毕业生合影
 
 [文]高阳出任广西大学校长后,武装占领学校达一年之久,气氛极度紧张,学校党组织被迫撤出校园。这时,日寇南侵,战火燃至华南,作为抗战大后方的桂林,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学校在艰难岁月中艰难前进。
 
 (4)院、系设置:
 
 法商学院————法律学系(主任:徐焕)
 
                 经济学系(主任:杜肃)
 
                 会计银行学系(主任:刘古谛)
 
 理工学院————数理学系(主任:郑建宣)
 
                 化学及化工学系(主任:唐崇礼)
 
                 土木工程学系(主任:萧津)
 
                 机械工程学系(主任:余克缙)
 
                 电机工程学系(主任:裘献尊)
 
                 矿冶工程学系(主任:李进嶐)
 
 农学院————  农学系(主任:萧辅)
 
                 林学系(主任:汪振儒)
 
                 畜牧兽医学系(主任:郑庚)
 
 先修班(主任:沈叔良)
 
 (5)教育部部聘教授陈寅恪;
 
 [文]被誉为“能发千古之覆”的史学大师,部聘教授陈寅恪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随唐史、蒙古史及梵文、突厥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为国内外学者所推崇。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是英国牛津大学聘请的首位中国籍专职教授。1942-1944年在广西大学专授唐史。
 
 (6) 学生文艺活动空前活跃,图为1942年学生自由歌咏队。
 
 3.李运华时期(1943年—1944年)
 
 [文]1942年底,高阳校长因得不到西大师生的拥护,因病请辞,由李运华代理校长。1943年8月,高阳在桂林病逝。9月,李运华获正式任命。
 
 这一时期,抗日烽火迫近桂林,日军飞机不时对桂林进行轰炸,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干扰。李运华出任校长后,又新聘了一批名教授。
 
 [图](1)李运华校长(任期:1943.9-1946.3);
 
 (2)石兆棠教授、施汝为教授、陶大镛教授、卢鹤绂教授(照片);
 
 (3)1943年广西大学公费免费学额办法;
 
 (4)1943年冒兴汉的讲师证书;
 
 (5)1943年周缦的毕业证书。
 
 (6)广西大学机械系四三级合影
 
 (7)1944年西大学生剧社全体成员合影。
 
 4.成果斐然
 
 [文]在一批著名学者、教授的带领下,师生学术研究和科学实验的热情空前高涨,先后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图]①1943年10月,中国物理学会桂林分区会议在西大举行,郑建宣任大会主席。图为李四光教授在大会上作报告;
 
 ②彭光钦教授从一种藤本植物中发现并提取天然橡胶获得成功,获国防科学促进会奖金五万。论文;《尿素之大量吸收》获奖金一万。
 
 ③矿冶系师生在桂林良丰发现赤铁矿并取得开采权。
 
 ④学生参加全国农林院校学生学业竞赛考试,农学系获第一名,林学系获第三名。
 
 (四)颠沛流离——西迁榕江办学(1944年6月—1945年8月)
 
 [文]1944年夏,日军进犯湖南,桂林告急。为保护学校财产和师生安全,学校决定疏散学生,校本部向西南迁移。这时,李运华校长离校他去,临危之际,张先辰总务长担负起了学校撤离疏散的重任。历经几个月的辗转跋涉,部分师生和设备搬迁到了贵州省榕江县,并于当年12月在榕江恢复上课。榕江地处偏僻,物资匮乏,师生们虽然生活艰苦,仍坚持正常教学,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
 
 [图](1)《大公报》对广西学生困境的报道
 
 (2)媒体报道:广西大学迁至融县;
 
 (3)《大公报》对广西大学疏散学生的报道;
 
 (4)张先辰总务长
 
 (5)榕江旧校舍照片6张;
 
 (6)摄于榕江的十四届毕业生;
 
 (五)黎明前夜——重返桂林迎解放(1945年9—1949年)
 
     暂栖鹧鸪江
 
 [文]1945年8月,抗战胜利,学校迁回广西。因桂林良丰校舍在战火中被毁,学校暂栖柳州鹧鸪江前第十六集团军的妇孺工读学校。
 
 [图](1)鹧鸪江旧校址;(2)茅草屋中上课。
 
 “返梧运动”
 
 [文]桂林当时是国民党省党部所在地,对民主力量控制甚严,部分进步学生力主学校迁回梧州,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返梧运动”。
 
 [图](1)《广西日报》对西大校址问题的报道;
 
 (2)《新华日报》刊登的西大学生结束返梧运动的声明;
 
 重建校园
 
 [文]经请示当时教育部,决定学校在桂林将军桥和良丰重建。学校一面新建、修复校舍,一面租用厂房恢复上课。
 
 [图](1)相思江虹桥;(2)良丰分部旧址;(3)1945年广西大学桂林将军桥校址。(4)将军桥水塔。(5)教室。(6)国立广西大学电机系45级员生合影。
 
 学校新制
 
 [文]1946年3月,李运华校长辞职,陈剑脩出任校长。1949年4月,陈剑脩校长调任“教育部考试院考试委员”。6月,盘珠祁出任校长。
 
 [图](1)陈剑脩校长(任期:1946.3—1949.5);
 
 (2)盘珠祁校长(任期:1949.6—10)
 
 (3)院系设置
 
 文学院(院长:谢康)  ——→中文系(主任:谢康兼)
 
                             外文系(主任:骆介子)
 
                             教育学系(主任:熊文敏)
 
 法商学院(院长:王觐)—→  法律系(主任:张映南)
 
                             政治系(主任:黄公觉)
 
                             经济系(主任:张人介)
 
                             会计银行系(主任:张先辰)
 
                             统计专修科(主任:张先辰兼)
 
 理工学院(院长:郑建宣)—→数理系(主任:衷至纯)
 
                             化工系(主任:秦道坚)
 
                             化学系(主任:誉文德)
 
                             土木系(主任:王师羲)
 
                             机械系(主任:余克缙)
 
                             电机系(主任:裘献尊)
 
                             矿冶系(主任:白玉衡)
 
 农学院(院长:孙仲逸)  —→农学系(主任:黄亮)
 
                             林学系(主任:蒋英)
 
                             畜牧兽医系(主任:陶心治)
 
 先修班(训导主任:周百嘉)。
 
 (4)机构设置(1949年6月-11月):
 
 教务长:何杰    总务长:郑显通    校长办公室秘书:肖达文
 
 校分部主任:孙仲逸    会计室主任:陈访予    注册室主任:杨溪如
 
 出版组主任:宾业绳    图书馆主任:洪坤廉    先修班主任:李肇伟
 
 (5)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谢康教授;(6)机械工程学系主任余克缙教授;(7)电机工程学系主任裘献尊教授;(8)法商学院院长王觐教授;(9)化学工程系主任秦道坚教授;(10)化学系代主任誉文德教授;(11)会计银行学系主任张先辰教授;(12)矿冶工程学系主任白玉衡教授;(13)农学系主任黄亮教授;(14)森林学系主任蒋英教授;(15)土木工程学系主任王师羲教授;(16)政治学系主任黄公觉教授;(17)教务长何杰教授;(18)总务长、经济系主任张人价教授;(19)经济植物研究所长陈焕镛教授;(20)校分部主任黄君确教授。
 
 (21)1948年出版的化工通讯。
 
  [文]1949年11月,国民党进驻西大,盘校长离职,临时校务辅助委员会主持校务。
 
 [图](1) 临时校务委员会委员、法律学系主任张映南教授;(2)临时校务委员会委员、农学院院长、校分部主任孙仲逸教授;(3)临时校务委员会委员、理工学院院长郑建宣教授。
 
 作育英才
 
 [文]广西大学重返桂林后,在将军桥中央无线电器材厂和良丰两处办学,校园面积5000余亩,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948年,在校教职工261人,在校生达2000余人。
 
 到1949年,广西大学共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4464人。
 
 [图]①1936—1949年毕业生及在校生一览表
 
  
   
    
    | 年   度 | 毕 业 生 数 | 在 校 生 数 | 
 
    
    | 1936 | 229 | 930 | 
 
    
    | 1937 | 124 | 710 | 
 
    
    | 1938 | 163 | 986 | 
 
    
    | 1939 | 163 | 1102 | 
 
    
    | 1940 | 215 | 1140 | 
 
    
    | 1941 | 240 | 1075 | 
 
    
    | 1942 | 140 | 1049 | 
 
    
    | 1943 | 417 | 1800 | 
 
    
    | 1944 | 143 | 1494 | 
 
    
    | 1945 | 454 | 1628 | 
 
    
    | 1946 | 454 | 1683 | 
 
    
    | 1947 | 584 | 1954 | 
 
    
    | 1948 | 567 | 2163 | 
 
    
    | 1949 | 248 | 1602 | 
 
   
 
 
 ②1944年毕业于广西大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太一;
 
 ③1944年毕业于广西大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林;
 
 ④1946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院的原国家农业部部长,世界粮食奖获得者何康。
 
 ⑤1946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院的原台湾农业部部长李崇道。
 
 ⑥1948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院的原香港农牧渔业署署长黄成达。
 
 ⑦四七届农学院毕业生合影;
 
 ⑧化工系49级同学合影;
 
 (9)1947年11月当选为校学治会的成员合影;
 
 (10)国立广西大学土木系四五级全体师生合影。
 
 (11)国立广西大学土木系四五级全体同学合影。
 
 (12)1947年国立广西大学上海校友会夏季联欢会。
 
 (13)蓝建超等化工系同学摄于1948年广西大学校门。
 
 科学研究
 
 ⑥1947年在研课题(列表):
 
 社会科学:《边疆民族社会生活之研究》、《成人教育之研究》;
 
 自然科学:《Matrix及函数之研究》、《人工分崩原子、原子能量及宇宙线之研究》、《国防化工之研究》、《漓江流量之变化》、《新式军用飞机场之设计》、《雷达之研究》、《高速下空气性质变化之研究》、《原子能非军事用途之研究》、《柳城煤田地质及煤矿排水问题之研究》、《皮革制造》、《士敏土制造》、《稻田改良、病虫害防治之研究》、《花卉果木之改良研究》、《免疫血清之研究》。
 
 ⑦《西大学报》创刊。
 
 师生爱国民主运动
 
 [文]从1946年到1949年,是国民党政府迅速走向覆灭的时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腐败和黑暗的时期,广西大学也经历着血与火的洗礼,师生的爱国民主运动进入高潮。
 
 1949年,人民解放军挥军南下,节节胜利。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陷入全面崩溃,社会极度混乱。广西大学的师生们为了求得生存,保卫学校,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图](1)为抗议美军强奸北大女学生,学生会发出《告广西省同学书》、《致世界学生联合会书》、《致驻华美军最高司令严重抗议书》、《告全国同胞书》(4张);
 
 (2)为抗议“五二0血案”,西大师生举行大规模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 
 
 (3)47年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良丰分部同学出发途中合影。
 
 (4)“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记者组部分成员;
 
 (5)物价暴涨、教授们生活陷入困境,教授们全体罢教,要求当局改善生活,这是当时媒体的报道;(3张)
 
 (6)广大学生声援教授罢教,高呼着“我们要吃饭”,包围了中央银行桂林分行,并将银行的门牌改为“种殃银行”。斗争取得了胜利,当局用银元给教授们发放了生活费。
 
 (7)《广西日报》报道西大学生声援教授的抗议活动;
 
 (8)全校学生举行壁报比赛;(8)西大学生成立学生联合会;
 
 (9)学生会出版的《学生新闻》;
 
 (10)学生自治会出版的《西大通讯》;(11)学生自治会发出的通告;
 
 (11)被国民党当局关押的西大进步学生从狱中的来信;
 
 (12)西大学生为营救被捕进步学生致当局的公开信。
 
 (六)曙光初照——解放初期的新生(1949年11月—1953年10月)
 
 [文]1949年11月21日,桂林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派员接管广西大学,决定将临时校务辅助委员会改为广西大学临时校务委员会,并立即恢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广西大学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杨东莼担任校长。 
 
 [图](1)报刊对广西大学解放五个月情况的报道; 
 
 (2)接管广西大学的军代表梁唐晋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讲话。
 
 (3)临时校务委员会名单:
 
 主任委员:张映南
 
 副主任委员:张先辰
 
 常务委员:何杰、郑建宣、白玉衡、陈泰楷、孙仲逸、唐肇华、宋光诩
 
 (4)临时校务委员会会议记录;
 
 (5)广西大学1950年组织系统;
 
 (6)临时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映南;
 
 (7)临时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先辰;
 
 (8)杨东莼校长(任期:1950.3—1953.10)
 
 (9)迎来解放的化工系同学。
 
 (10)50级电机系同学在桂林将军桥电工馆前合影。
 
 (11)学生演出话剧——思想问题。
 
 (12)机械系52届毕业生赴东北工作摄于哈尔滨。
 
 (13)杨东纯校长为《青年手册》签名纪念。
 
 (14)1950年农学院毕业生合影。
 
 1、追悼英烈——共和国不会忘记
 
 [文]广西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校。从1936年中共地下组织在西大建立起,党组织就领导青年学生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和“反内战、反迫害、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广西大学有32位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图](1)1950年4月7日,政治系在校礼堂隆重举行追悼赵建模、廖茂金烈士大会。图为政治学会出版的追悼特刊;
 
 (2)周恩来总理向丁明烈士墓献的花圈;
 
 (3)陶保桓烈士牺牲现场;
 
 (4)黎洁霜烈士一家四口惨遭反动派杀害;
 
 (5)部分烈士照片:陶保桓、李 慧、陈达伍、梁  林、吕仲光、张熙和、覃注礼、伍瑞云、莫秉凡、张镇道、陈保民、张宗尧、刘祖发、杨庆祝、廖茂金、赵建模、梁伯明、梁铮卿、黎洁霜、丁 明
 
 2、革故鼎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大学
 
  [文]1950年初,学校公开了党的组织,共有正式党员20人,同时发展第一批新党员15人。
 
 [图](1) 中共广西大学支部书记陈亮;
 
 (2)1953年会计银行系共青团员在校总办公厅前留影。
 
 (3)1952年师生到钦廉专区参加土地改革。
 
  [文]广西大学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在原教授会、讲师会、助教会、工警会的基础上,于1950年9月24日成立。主席:万仲文,副主席:徐本善、徐炬明。1952年12月13日,召开第一届青年团代表大会,成立共青团组织。1952年12月12日建立民主党派组织。
 
 [图](1)广西大学1951年工作计划。
 
 (2)民主党派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西大小组
 
               中国民主同盟会西大区分部
 
               中国农工民主党西大支部
 
  (3)建校劳动场景。
 
  [文]师生员工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三反”和思想改造运动,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大学打下了基础。
 
 [图](1)学校欢送参军参干的同学;(2)学校欢送学生参干;
 
 (3)参军学生胸戴大红花走出校门。(4)部分参军学生合影。
 
 3、调整建制——学校跃上新台阶
 
 [文]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学校对院系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对教学进行了改革。停开72门不符合需要的课程,合并42门课程;实行课代表制;建立教研组,加强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建立院、系务会议制,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原则。经调整和改革,学校的学科门类更齐全、结构更合理,办学规模和层次都上了新的台阶。
 
 [图](1)院系设置:
 
 文学院(院长:曾作忠)→  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冯振)
 
                           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钟期伟)
 
                           教育系(主任:徐儒)
 
                           历史地理系(主任:陈竺同)
 
 法商学院(院长:张映南)→政治系(主任:吴求胜)
 
                           经济系(主任:张人价)
 
                           法律系(主任:曾志时)
 
                           会计银行系(主任:张先辰)
 
 理学院(院长:郑建宣)→  数学系(主任:郑建宣兼)
 
                           物理系(主任:金先杰代)
 
                           化学系(主任:杨倬代)
 
                           生物系(主任:刘志燮代)
 
 工学院(院长:何杰) →   土木系(主任:谢世徵)
 
                           机械系(主任:蔡秉久代)
 
                           电机系(主任:陈泰楷)
 
                           矿冶系(主任:何杰兼)
 
 化工系(主任:誉文德)
 
 农学院(院长:孙仲逸)→  农艺系(主任:吴如岐代)
 
                           园艺系(主任:冒兴汉代)
 
                           畜牧系(主任:王丕建)
 
                           兽医系(主任:秦礼让)
 
                           病虫害系(主任:黄亮)
 
                           森林系(主任:蔡灿星)
 
                           农田水利专修科(主任:尹政)
 
                           畜牧兽医专修科(主任:韦文雅)
 
                           林业专修科(主任:苏甲薰)
 
 经济植物研究所(所长:陈焕镛)
 
 教务长:张先辰
 
 总务长:石兆棠。
 
 (2)新增专修科图:
 
 文学院 → 师范专修科
 
           中国语文专修科
 
           历史专修科
 
 理学院 → 物理专修科
 
           数学专修科
 
           化学专修科
 
 工学院 → 铁路勘探专修科
 
                       输配电专修科
 
 (3)法商学院院长张映南教授。
 
 (4)理学院院长郑建宣教授。
 
 (5)工学院院长何杰教授。
 
 (6)农学院院长孙仲逸教授。
 
 (7)经济植物研究所所长陈焕镛教授。
 
 (8)教务长张先辰教授。
 
 (9)总务长石兆棠教授。
 
    [文] 1950年3月,国立南宁师范学院并入广西大学。1951年,省立西江学院本科部并入广西大学。
 
 4、领袖关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
 
 [文]1952年初,杨东莼校长致信毛泽东主席,请求毛主席为广西大学题写校名。4月,毛主席给杨校长复信,并随信寄来了亲笔题写的“广西大学”。消息传出,全校师生欢欣鼓舞,学校立即制作了校牌,悬挂于校大门的两旁。从此,毛泽东主席为广西大学题写的校名一直沿用至今。
 
 [图](1)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广西大学校名。
 
 (2)师生争相到校大门合影留念。
 
 (3)1950—1953年在校生及毕业生表
 
  
   
    
    | 年  度 | 毕业生数 | 在校生数 | 
 
    
    | 1950 | 397 | 1995 | 
 
    
    | 1951 | 622 | 1882 | 
 
    
    | 1952 | 484 | 1850 | 
 
    
    | 1953 | 313 | 776 | 
 
   
 
 
  
 
 5、院系调整——广西大学的奉献(1953)
 
 [文]根据1952年国家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的决定,,1952年10月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农学院。1953年,广西大学停办,相关院系的师资和仪器设备分别调配到华中和华南等19所院校。
 
 [图]①杨东莼校长离校时与部分教职工合影(前排左起:万仲文、石兆棠、杨东莼、陈亮,后排左起:蒙万融、杨祖棢、罗敏兴、岳健、唐肇华、陈伟芳、梁唐晋);
 
 ②广西大学并入相关院校图:
 
  
   
    
    |   | 学  院 | 系  科、专  业 | 并  入  院  校 | 
 
    
    |               广     西     大     学 |     文教学院 | 教育系 | 华南师范学院 | 
 
    
    | 外文系俄语组 | 南昌大学、武汉大学 | 
 
    
    | 中文、外文、史地、教育、师范专科 | 中山大学、广西师范学院 | 
 
    
    |   法商学院 | 经济系、会计银行系 | 中南财经学院、武汉大学 | 
 
    
    | 法律系 | 中南政法学院 | 
 
    
    |   理学院 | 化学系、物理系、数学系 | 武汉大学、中南矿冶学院 | 
 
    
    | 生物系 | 华中师范学院、中南卫专 | 
 
    
    |     工学院 | 土木系 | 武汉大学、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 
 
    
    | 矿冶系、电机系 | 中南矿冶学院 | 
 
    
    | 化工系、 | 华南工学院 | 
 
    
    | 机械系 | 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 | 
 
    
    |       农学院 | 园艺系 | 华南农学院 | 
 
    
    | 畜牧系 | 华中农学院 | 
 
    
    | 兽医系 | 江西农学院、湖南农学院 | 
 
    
    | 植保系 | 河南农学院 | 
 
    
    | 农学系、林学系 | 广西农学院 | 
 
   
 
 
 6、硕果仅存——广西农学院独立建院(桂林·1952—1958)
 
 (1)独立建院(1952.10)
 
 [文]1952年10月,根据院系调整的决定,广西大学农学院的农学和林学两系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农学院,孙仲逸任院长。广西农学院成为广西大学硕果仅存的血脉。
 
 [图](1)孙仲逸院长(任期:1952.10—1966); 
 
 (2)陈清源支部书记(任期:1952.11—1958.9);副院长 
 
 (3)机构设置:
 
 院长——→院务委员会→总务长(胡少波)→卫生室、事务组、财务室;
 
 ∣→教务长(黄亮)→注册组、人民助学金评议委员会、
 
 ∣→中等林业技术班、林业专修科、林学系、农学系、农        ∣林场。
 
 ∣→文娱体育组
 
 ∣→仪器室、图书馆、;
 
               ∣——→院办公室—→人事组、文书组;
 
               ∣——→房屋修建环境整理委员会、保健委员会、
 
 ∣治安保卫委员会、学习委员会;
 
               ↓      
 
            君武小学。
 
     (4)第一届院务委员会名单:
 
      主任委员:孙仲逸
 
 委    员:陈清源、周百嘉、蔡灿星、黄  亮、吴如岐、王丕建、翁德齐、左国金、冒兴汉、牟一琳、金孟肖、赵佩莹、苏甲薰、谢福惠、温扬真
 
 (5)学院召开民主建设大会,图为大会签到册;
 
 (6)农学院校门;
 
     (7)独立建制时的部分教授:周百嘉、蔡灿星、黄亮、谢福惠、胡少波
 
 (8)部分暂行条例。
 
 (2)制订教学大纲
 
 [文]从1952年到1954年,实行学分学年制,教学计划基本照搬苏联模式。1955年开始修订教学大纲,加强了教学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实践环节。
 
 [图](1)周百嘉教授上课;(2)新制定的教学大纲。
 
 (3)科学研究
 
    [图](1)翁德齐教授的水稻栽培试验;(2)王丕建副教授进行黄牛人工受精试验;
 
 (4)师资队伍
 
    [图] 1958年师资队伍结构表。
 
  
 (5)人才培养
 
    1952—1957年在校生增长图
 
  
   
    
    | 年度 | 1952 | 1953 | 1954 | 1955 | 1956 | 1957 | 
 
    
    | 在校生数 | 268 | 292 | 278 | 374 | 730 | 801 | 
 
   
 
 
 (6)整风与反右(1957)
 
    [图](1)反右运动动员大会;(2)教职工参加整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