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复印录取花名册、成绩单要千里迢迢返校办理,耗时费力,没想到现在只需线上提交申请就可直接办理,太方便了!”毕业生李同学的经历,正是广西大学档案管理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广西大学档案馆主动破局、锐意创新,以“技术赋能+服务优化+档案育人”的协同实践构建新工作格局,不仅彰显档案资源利用价值,更成为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支撑。
技术赋能,筑牢档案管理数字基石。我馆自2014年开启档案数字化征程,综合运用扫描、OCR识别等技术,对纸质档案进行精细化处理,常用档案数字化率不断提升。以学生学籍档案为例,数字化处理后,检索效率大幅提升,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服务优化,提升档案利用实效。我馆于2020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通档案远程利用服务,用户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提交档案利用申请。截至2025年底,远程档案利用占比已达80%以上,既为用户节省了办事时间,也减少了实体档案的磨损。同时,全力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涵盖档案全流程管理服务的制度规范,对电话接听、邮件回复等日常档案服务进行统一规范,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档案从“被动保管”向“主动服务”转型,用户满意度持续提高。
档案育人,厚植校园文化根基。我们将档案育人深度融入日常工作,构建起常态化的档案育人体系,以“国际档案日”为核心宣传节点,结合年度归档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如积极参加国际档案日活动、举办档案专题展览、征集校属单位管档意见和建议等,让档案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档案馆的知名度和档案工作的影响力。通过技术赋能、服务优化、档案育人协同发展,构建起“技术驱动服务升级、服务需求反推技术创新、育人实践深化服务内涵”的档案工作实践模式。
(作者:冯兢)